河南洛阳偃师区:丝路牵手焕生机 外贸扬帆启新程
作者: 发布日期:2025-08-22 浏览次数:

偃师,地处河南省西部,作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,在中原大地的经济版图中占据着独特位置。这里民营经济根基深厚,产业化优势显著,是制造业发展的沃土。

为积极响应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抢抓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机遇,有效拓展偃师特色优势产品在中亚及欧洲市场的销路,推动外贸新业态发展,洛阳市偃师区委书记彭仁来带领部分委局负责人及三轮摩托车、布鞋、针织、塑编、电线电缆、智能家居等特色产业121家重点企业,赴新疆阿拉山口市开展了为期3天的外贸专题调研,并参加了阿拉山口—偃师区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展览会。

这次外贸活动不仅收获了大量订单与合作意向,更勾勒出了偃师外贸走向中亚、连接欧洲的清晰路线图,为该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外贸市场开拓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能。

成果:订单与信心的双重收获

早在上世纪80年代,偃师的中小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萌芽,凭着敢闯敢试的精神,乡镇企业率先崛起,随后民营经济迎来兴盛期,到90年代已形成村村有企业、乡乡有特色的繁荣格局,为后续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历经多年发展,民营经济已成为偃师经济的主力军,众多民营企业从家庭作坊起步,逐步成长为拥有先进技术和完善管理的规模企业,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。

在产业发展方面,偃师形成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强大产业集群。三轮摩托车、新能源、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,成为引领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。同时,电线电缆、制鞋、针织、塑编等传统优势产业星罗棋布,且不断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。如今,全区围绕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循环经济等风口产业,构建起结构合理、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区内企业之间协作紧密,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、零部件生产到成品组装的完整产业链,产业化优势凸显,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,提高了整体竞争力。

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,偃师的民营企业和产业集群面临着拓展海外市场的迫切需求。带着这样的使命,偃师奔赴阿拉山口,这座处于欧亚大陆桥关键节点的丝路枢纽城市。

在阿拉山口—偃师区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展览会上,1万平方米的展厅成了“偃师制造”的秀场。河南新都钢制家具的50余款外贸新品中,针对中亚办公楼宇设计的模块化办公桌椅备受瞩目,哈萨克斯坦一家建筑集团的采购代表拿着卷尺仔细测量,并不时与身边的技术人员交流,最终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向。

亮琪针织的飞织鞋展位前,俄罗斯客商用翻译软件反复确认交货周期和产品细节,对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的款式赞不绝口。这场汇聚了偃师121家企业的展示,吸引了哈萨克斯坦、俄罗斯等国200余家中外企业驻足,展位前人头攒动,洽谈声不绝于耳。

“1.2亿美元!”这一意向签约总额的背后,是一笔笔实实在在的合作。5家偃师企业与6家哈萨克斯坦采购商签下了涵盖鞋类、三轮摩托车及配件、电线电缆等多领域的产品合作协议。其中,步步升布鞋厂与哈萨克斯坦一家大型连锁商超签订了首批5万双特色布鞋的供货合同,洛阳龙越新能源车业则与当地一家物流公司达成了20辆耐低温电动环卫车的采购意向。

从日用消费品到工业产品,“偃师制造”的多元化优势尽显。更具深远意义的是,偃师区和阿拉山口市签订的《友好城市合作协议》,在信息共享、联合招商及企业服务等方面深化合作,让121家偃师企业抱团出海有了坚实依靠,如同有了一个稳固的“桥头堡”。

参展企业的收获远不止于订单。在阿拉山口综保区,宽准轨换装线的机械臂精准对接不同轨距的列车,高效的作业流程让偃师塑编企业负责人惊叹不已:“原来中亚的物流效率能这么高!这对我们降低运输成本、缩短交货周期太有启发了。”

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智能分拣系统快速而准确地处理着各类包裹,铁路国际联运大楼的“一单到底”通关流程简化了繁琐的手续,这些直观的体验,让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认知从模糊的概念变成了清晰的路径。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,通过这次活动,他们找到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方向和方法,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。

动因:政府搭台与企业唱戏的完美协奏

这场外贸“丰收季”的背后,是政府与企业的同频共振,二者的紧密配合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早在3个月前,偃师区政府的专项工作小组就已开始紧锣密鼓地“备课”。工作人员深入研究以中亚五国、俄罗斯为主的目标市场,梳理当地的贸易政策,分析消费者的需求特点。他们甚至细化到哈萨克斯坦消费者对鞋类尺码的特殊偏好、俄罗斯市场对办公家具的设计要求等细节。当121家企业被筛选出来时,每家都拿到了一份量身定制的“市场攻略”:三轮摩托车企业从中得知中亚对耐寒车型的需求,提前对车辆的发动机和保暖系统进行了改造;电线电缆企业了解到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,针对性地调整了产品的参数。这些精准指引让企业参展时目标明确,少走了许多弯路。同时,政府与阿拉山口市细致对接场地、参展流程、宣传推广等展销会细节,为展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,也让企业感受到了政府助力外贸发展的决心。

企业的“主角意识”同样是活动成功的关键。步步升布鞋厂没有局限于传统款式,而是带着融入哈萨克斯坦刺绣元素的新款布鞋参展,独特的设计吸引了大量客商的目光;洛阳龙越新能源车业在展会上现场演示耐低温电动车的启动性能,用实际效果证明产品的品质,赢得了采购商的信任。这些“投其所好”的展示让“偃师制造”跳出了“低价标签”,展现出较高的附加值和竞争力。直播带货区里,俄语主播用流利的语言介绍产品,与屏幕另一端的中亚网友互动,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;多媒体展示区循环播放的产业宣传片,让客商全面了解偃师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整体实力,进一步提升了“偃师制造”的品牌形象。

“走出去”还要“沉下去”。代表团特意安排企业参观阿拉山口综保区散粮铁路专用线、欧亚铜产业园等设施,让企业直观感受当地的产业环境和发展潜力。同时,组织企业与当地外贸企业、行业协会开展座谈会,大家面对面交流,分享市场动态、贸易趋势及产品认证需求等一手信息。“中亚客户更看重长期合作的稳定性,对产品售后要求很高。”一家电线电缆企业负责人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重要信息,这样的一手资料,成了企业调整策略的“指南针”,为后续的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

蓝图:从“一时热”到“长久兴”的路径规划

展会落幕,但合作的故事才刚刚开始。偃师区已勾勒出清晰的“下一步”计划。“从政府到企业,偃师正把此次阿拉山口之行的成果转化为长效机制。”彭仁来信心满满地说,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将此次活动的成果转化为长期的发展动力,实现从“一时热”到“长久兴”的跨越。

在深化合作方面,偃师区计划在阿拉山口综保区设立“偃师制造展示中心”,并配套建设智能化仓储中心,形成“展示+仓储+配送”的高效贸易链条,企业可以在此实现样品展示与批量发货的无缝衔接,大大降低其海外市场开拓成本。同时,成立偃师区对外贸易协会,与阿拉山口市进出口贸易协会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,共建信息共享平台,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,让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获得全方位支持。

物流瓶颈将被重点突破。偃师计划推动本地铁路场站升级为多式联运节点,强化与郑州国际陆港、洛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协同合作;研究“公铁联运”“海铁联运”等多式联运方案,选择最优运输路径,降低综合物流成本;建立“偃师重点出口产业物流联盟”,通过集中订舱、拼箱运输实现集货议价;鼓励企业在目标市场布局海外仓,实现“品牌出海+物流前移”,并开发“偃师海外仓资源”小程序,方便企业一键查询、比价、订仓,提高物流效率。

企业的“内功修炼”也提上日程。针对此次暴露的外贸专业人才短缺问题,偃师将采用“政录企用”方式,为企业定向招录外贸专业人才;鼓励企业引进跨境电商、国际贸易专业人才,或者与高校合作,定向培养复合型外贸人才;联合专业机构,高频次组织针对不同产业和目标市场的培训,提升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。鼓励企业针对不同市场需求,结合当地文化元素、节日庆典等,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,并从产品功能、外观设计、包装规格等方面进行本地化适配性改造,获取必要的国际认证,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吸引力。此外,偃师还将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,鼓励企业引入智能生产线、工业物联网设备,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与数据可视化管理;推动企业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;实施“跨境品牌培育计划”,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独立站,整合区域产业资源,打造“偃师制造”区域公共品牌,组织企业抱团出海;健全跨境产业链条,打造“生产—物流—服务”一体化跨境产业集群,建设跨境电商公共研发中心,提升通关效率、降低综合成本。

当首列满载偃师产品的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鸣笛出发时,这条连接丝路枢纽的贸易新通道,已不仅是货物的运输线,更是偃师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成长线,必将引领偃师民营企业和产业集群在国际市场上绽放更耀眼的光彩。


来源:洛阳偃师区委统战部,经济网https://app.ceweekly.cn/h5/#/pages/detail/articleDetail/articleDetail?id=478774